5 月 11 日上午 10 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全国总人口为 14.1178 亿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0.57% 下降 0.04 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这次的发布会上表示,生育率降低,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已经处于较低生育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出生人口 1465 万人,比 2018 年减少 58 万人。
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比 2019 年减少了 265 万人,创下了历史新低,较 2019 年的 1465 万大幅下降了 18%。
来源:泽平宏观
生育率是育龄女性(15-44 岁)所生子女的平均数量。维持社会人口规模所需的人口更替水平是 2.1,低于此数值的国家可能总体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随时间减少。
根据历史和国际经验,总生育率 1.5 是一条高度敏感的警告线。比如日本自 1995 年总生育率跌到 1.5 以下之后,无论国内如何鼓励生育,总生育率一直没能回升。
2020 年世界范围内的生育率约为 2.4,在过去的 50 年中全球生育率下降了一半。严峻的现实是,自从 1992 年起,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了 2.1 的更替水平以下,自 2000 年以来长期处于 1.5 以下。尽管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效应一度使总生育率有所回升,但依旧在 1.5 附近。
UnitedNations
现如今,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何还会出现越发展出生率越低呢?
事实上,早在去年 7 月,Lancet 杂志发表了一项预测性分析的结果,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7 的数据,使用队列要素预测法,预测了 195 个国家和地区 2018 年到 2100 年的人口数量。
研究结果显示,在参考场景下,全球总生育率不断下降,到 2100 年为 1.66(95%UI 1.33-2.08)。
2017 年到 2100 年,包括日本、泰国和西班牙在内的 23 个国家,预计人口下降幅度将超过 50%,预计中国人口减少 48.0%(-6.1 to 68.4)。
1990-2100 年总生育率情况
Fertility,mortality,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scenarios for 195 countries andterritories from 2017 to 2100: a forecasting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Disease Study. Lancet. July 14, 2020
1990-2100 年全球人口趋势
所以,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生娃?
是没钱?单身?还是高学历?
对于一些年轻朋友,提到生娃,这让我们回想起之前关于单身人口的另一条微博热搜,数据显示,中国单身成年人口 2018 年已达 2.4 亿,且男女比例失衡,独居人口逐年上升。
是什么阻碍了我生娃?哦,是单身。(相关文章:)
对于非单身的朋友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育率下降?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 2019》最新数据中的总生育率为美国 1.8,中国和高收入国家平均 1.7,德国 1.6,日本 1.4,意大利和西班牙 1.3 。
换句话说,世界富裕国家的生育率已经长期处于负增长,在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女性生育的子女少于 2 个。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新世纪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在近几十年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率却是下降的,这并不是偶然。
有数据显示,生活水平低的国家生育率要高得多,而相对生活水平高的国家则生育率偏低。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者的关系,但趋势却很明显。
而经济水平的提高往往也会影响社会的教育,受教育年限与生育率之间也有类似关系。也就是说,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生育率与人类发展指数(来源:ourworldindata.org)
注: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指数值根据出生时的平均寿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计算出,在世界范围内可作为各国之间的比较。
生育率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源:ourworldindata.org)
2020 年 11 月 24 号,发表于《欧洲人口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的一项研究就探讨了受教育程度与生育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女性普遍推迟生育,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率。
Late,But Not Too Late? Postponement of First Birth Among Highly Educated US Women.Eur J Population ( 2020 ) . https://doi.org/10.1007/s10680-020-09571-z
研究显示,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初产年龄明显高于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
在推迟生育高峰期(1951-60 年),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在 38/39 岁时达到第 65 个百分点,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在 34 岁时达到第 65 个百分点。
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年龄中位数和第 65 百分位数之间的年龄跨度更大,这说明她们中的许多人不断推迟,远远超过了一半同龄人进入母亲的年龄。
具有研究生和大学学历的女性生育率的队列变化
此外,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之间的无子女水平差别很大。在 1956-60 年出生的女性中,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有三分之一没有子女。在 1951-60 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无子女的比例也上升到最高水平(25-27%)。
在这些群体中,中位生育年龄为相对年轻的 26 岁,却有着相对较高的无子女率,这表明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无子女往往是一种自愿的选择,或者是由于当时工作和家庭的不协调而导致的非自愿的需要,而不一定是由于推迟生育导致无法受孕。
研究生和大学学历 44 岁以上女性无子女率
事实上,关于推迟生育是否与生育率下降有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与生育率下降有关,各国的研究分析结果各不相同,在低生育率和最难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国家,推迟效应更强。
研究的结果可能表明,关于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问题,可能比确定推迟生育的生理上限对生育率的转变有更重要的影响。
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推迟生育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将持续的现象。
对于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普遍认为是 35 岁之前,女性生育力在 35-40 岁后下降。对于男性而言,可能在 45-50 岁之前。
高龄生育不仅更难实现,而且还增加了婴儿和母亲的健康风险。然而,生育年龄的进一步延迟是可能的,特别是考虑到辅助生殖技术的日益普及。
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高龄生育会带来很多风险,但在目前普遍推迟生育的大背景下,需要同时考虑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利弊。
有一项研究显示,年长的母亲可能是更好的母亲。
这项研究追踪了学龄儿童,发现母亲年龄较大的儿童在 7 岁和 11 岁时的行为、社交和情感问题较少,而在 15 岁时则没有这些问题。
原因是年长的母亲可能有更稳定的关系,受过更多的教育,并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资源。所以,高龄生育也不是没有好处的,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才是真正的 " 优生优育 "。
Associations between oldermaternal age, use of sanctions, and children ’ s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through 7, 11, and 15 years.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doi:10.1080/17405629.2016.1266248
全球生育率下降背后隐藏了很多社会性因素,受教育程度提高伴随的推迟生育,只是其中之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优生优育自然是要在合适的年龄尽早生育,但复杂的社会因素带来的生存压力和自我意识的提升使人们对于生娃这件事有了更多的顾虑和担忧。
但,新生命是希望的象征,如果准备好了,都不会太晚。
撰文 | Sunny/Jessica
编辑 | Jessica
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以上内容由"MedSci梅斯"上传发布 查看原文教育研究生母亲大学优生优育